廣告看多了,能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一些季節里根本用不上的產品,卻在大播特播,這不是明顯的浪費嗎?誰會在冬天買冰棍,夏天買棉襖呢?
反季節廣告里,其實蘊涵的是一個冰淇淋哲學。在市場上,雖然所有的產品都有自己銷售的淡旺季規律可循,可是,如果能打破這種局限性,以后的市場將因此而大不相同。
和液態乳品比起來,冷飲空間巨大則利潤豐厚,因此,不少乳制品企業都將目光盯在了這個市場。為爭奪市場、占領渠道,企業可謂寸土必爭。
在夏天選購冷飲產品時,我們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一家不大的小店門口,一溜排著各種各樣的冷飲品牌冰柜:和路雪、伊利、蒙牛、宏寶菜…這些品牌在攻城略地的同時,廣告大戰也毫不手軟。
這種大戰可以追溯到20世紀末。當時,某品牌想要進軍冷飲領域,奈何當時市場前有猛虎后有追兵,于是,他們制定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廣告營銷策略:由于夏天冷飲廣告較多,他們避開這個風頭,將自己的廣告選在冬天進行播放。這讓對手們暗暗不解:大冬天的,誰會吃冰淇淋呢?
是的,消費者也是這樣想的。可是天天播放的廣告經過一個冬天的發酵,已經在消費者心中耳熟能詳,等到消費旺季來臨時所有人才發現,這個品牌的冰淇淋已經在冬天完成了產業布局。兵臨城下之后,該品牌在當年度立即為自己打出了一片天下。
除了運用反季節戰略,將產品形象打破固有季節的束縛方面,哈根達斯可是高手,只用一句“愛我,就請我吃哈根達斯”的廣告語,就賦予了產品時尚、愛情的元素。冬天里沒有時尚和愛情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打破了對冰淇淋的認知之后,哈根達斯的產品自然可以不分季節地暢銷起來。
在企業經營領域,這個定律被運用得更多。臺塑的王永慶即是如此。1945年的臺灣,人們對聚乙烯化臺物樹脂的需求量很少,按說在這種背景下,投資一個沒有市場前景的企業是失誤的,可是王永慶卻決定投資塑料業。臺塑首期的產量并不高,年產只有100噸,但是,整個臺灣全年的需求也不過只有20噸。
這的確讓人崩潰,明顯的供大于求不說,企業日后產能過剩的問題都無法解決。更要命的是,還得面臨競爭對手的打壓——其中幾個加工廠獲得了日本人供應的更廉價的聚乙烯化臺物樹脂,無論是價格還是質量,臺塑都不占據優勢。
臺塑壓力很大,幾乎要關門大吉。在這個現實面前,王永慶反復研究分析,力圖為自己找到一條出路。
結果是,王永慶的決定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擴大生產規模。所有人都認為他的決策是明顯失誤的。大量積壓的產品尚待處理,如何還要擴大生產,這簡直是瘋了。而王永慶認為,與其守株待兔,不如勇敢創造市場。只有大量生產,才能降低成本,壓低售價,從而使產品不受地區限制,吸引更多的顧客。
非但如此,他還繼續投資將產業鏈打通,在將臺塑產量擴大6倍的同時,王永慶又創辦了一個加工臺塑產品的公司,即南亞塑膠工業公司,專為臺塑進行下游產品的加工生產。經過不斷摸索和總結,臺塑和南亞的業務開始好轉,就此奠定了他在塑料工業的基礎。
從王永慶的案例中我們可以分析出,雖然市場競爭導致商業行情漲跌不定,且經濟狀況也有著同樣的周期性,但是,這些都具有未知性。如果一個企業想要做大做強,就得摒棄賭博的心理,不能在經濟景氣的時候跟上潮流大撈一筆,但是等到經濟蕭條的時候就閉緊門戶挨過黑暗期。經濟蕭條時,大多數人都偃旗息鼓了,這反而是探索機會的理想時機。所以,當2008年次貸危機來臨時,一方面不少企業大呼困難,而另一方面,投資者們卻認為這是個投資的好時機。當經濟再度復蘇時,敢于把握冷門機遇的企業將能獲取比以往更多的財富。
更多文章分享盡在:北京廣告公司-http://www.www.lihonga.cn/share
上一篇:廣告營銷中的二八定律 下一篇:廣告界的100-1=0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