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購物的時候,我們通常有這樣的體會:商品價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商品價格越高反而越能促進消費者購買的傾向,這個現象最早是由美國的經濟學家凡勃倫注意到的,因此被命名為“凡勃倫效應”。
當然,我們都不會相信價格與購買之間一定存在著必然的聯系,可事實就是如此。就像俗語里說的“一分價錢一分貨”一樣,同樣的物品,當一樣標價高于另一樣時,價高者的銷售額會明顯高于價低者。這昕起來很離譜,甚至很不可理解,但在購買行為中,事實就是如此。
一分價錢真的能得到一分貨嗎?所有的消費者都清楚這不可能,但潛意識里,還是會對商品寄予這種期望,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商品。
不過,現代的研究學者認為,商品價格越高越能暢銷的原因,也包含了消費者對一種商品的需求程度因其標價較高而不是較低而增加,它反映了人們進行揮霍性消費的心理愿望。
同款的衣服,在動物園批發市場只能賣到50元,但一旦進入商場就會身價百倍,本質上貨品并沒有發生變化,而確實有消費者更喜歡價格昂貴的產品。其實,消費者購買這類商品的目的并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直接的物質滿足和享受,更大程度上是為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這就出現了一種奇特的經濟現象,即一些商品價格定得越高,就越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睬。由于消費者可能是想要通過使用價格高昂、優質的產品來引人注日,炫耀一番,因而這種現象又被稱為“炫耀性消費”。
以牛奶產品為例。我們都知道,最初的乳業市場競爭中,雖然品牌繁雜,但大多數價格相似,因此,競爭巾難以說得出哪家更占優勢。但是,精明的商家很快將牛奶分出了三六九等,蒙牛乳業公司將“特侖蘇”定位在了高端產品上,突出其身份顯赫,來暗喻能享用這種產品的也都是成功人士。由于產品的差異化,利潤上很容易就占到優勢,而在這種效應的帶動作用下,品牌也成功地扭轉了自己的形象,高端消費的概念被植入消費者心中。
具有指導意義的是,當這種模式獲得成功之后,同行業者立即開始跟風,也從側面證實了大家對凡勃倫效應的應用和理解。這種存在于消費者身上的商品價格越高反而越愿意購買的消費傾向,雖然不為消費者自知,但卻在我們的生活中一直存在著。我們會在“一分價錢一分貨”的心理暗示下,被價格牽著鼻子走。
當然,這種消費的目的并不全部是為了獲得直接的物質滿足與享受,而是在更大程度上為了獲得一種心理上的滿足。例如,奢侈品之所以能夠賣出天價,就在于其不僅是一種具有實用功能的產品,而且更是代表消費者地位的標志。這些商品對別人具有炫耀性的效果,如購買高級轎車顯示地位的高貴,收集名畫顯示雅致的愛好,等等。這類商品的價格定得越高,需求者反而越愿意購買,因為只有商品的高價,才能顯示出購買者的富有和地位。而且,這種消費隨著社會發展有增長的趨勢。
近年來,不斷有新聞傳出我國已成為奢侈品消費第一大國,這也標志著,現在的消費者正逐步由追求數量和質量過渡到追求品位格調。只要消費者有能力進行這種感性的購買,凡勃倫效應就會出現。
在這種大環境之下,不少產品的廣告將自己的形象轉化為商品或服務上的聲譽,使商品附帶上一種高層次的形象,給人以“名貴”和“超幾脫俗”的印象,從而加強消費者對商品的好感。
當然,凡勃倫效應在運用的過程中,也要注意把控得當,不能任何產品都以此為由標出天價。須知,所有的定理沒有一成不變的道理,只有運用得當,才能為企業創造最大的利益和更多的銷售業績。
更多文章收集分享盡在:北京廣告設計公司-http://www.www.lihonga.cn/share
上一篇:廣告界的100-1=0定律! 下一篇:鰷魚效應:意見領袖帶領下的盲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