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有廣告這樣說:我們賣出的不是產品,而是生活方式。是的,廣告雖然是推動銷售的誘因之一,但一個成功的廣告不僅可以推動產品的銷售,更重要的是能夠開創一種生活方式,而這些特點,在房地產廣告中尤為突出。
讓我們來看幾個房地產的廣告。光大花園的廣告:住在光大里,住在健康里,住在舒適里,住在安全里,住在方便里。京士頓山的廣告:尊,貴乎大自然為您預留一片綠色(生態公園/趣味滑草/家庭燒烤/品茶/名流生活/負離子吸氧登…/高爾夫)。白云高爾夫·荷塘月色的廣告:自然生活哲學。珠江帝景的廣告:每天的水岸心情。南國奧林匹克花園的廣告:運動就在家門口。樓盤廣告在銷售房子的時候,紛紛打造自己樓盤所推祟的生活方式,開創一種獨具特色的生活風尚,消費者也就是在認同了樓盤的文化、生活方式的基礎上,才做進一步的購買行為。
成功的廣告往往采用一種心理策略,即積極滿足消費者的心理訴求。在房地產廣告中,彰顯消費者身份、地位的心理訴求體現得尤為明顯。
而這種模式,也就是馬斯洛理論所要告訴大家的:層次決定需求。對于一個饑餓的人來說,一個饅頭的誘惑力要大于一份報紙。
1943年,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出版了《人類動機的理論》一書。在這本書中,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人的需求層次理論。在他看來,人的需求有一個從低到高的發展層次。最低層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愛與歸屬、被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自我實現指創造潛能的充分發揮,追求自我實現是人的最高動機,而生理需求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和欲望。在馬斯洛看來,人類不會安于底層的需求,較低層的需求被滿足之后,就會往高處發展。滿足生理需求之后就追求安全感,之后就想被愛、被尊重,希望人格與自身價值被承認。
這是人類共同的特質,而這種特質也決定了廣告投放時,應該考慮到多種需求的消費者各自的訴求點。人在滿足了生存、安全的需求之后,就渴望被尊重,希望人格與自身價值被承認。而在此之前,生存、安全遠比自我價值更受關注。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把人類需求分成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五類,依次由較低向較高發展。而這五類需求,在廣告中也可以得到體現。如生理需求的衣,食廣告,則要側重表現出對暖、飽的感觀刺激;而安全需求的廣告,則要突出值得依賴;社交的廣告,突出的是人脈積累的重要性;尊重的廣告突出的是平等、自由。而自我實現的廣告,則要突出個性,成就每一個人。
縱觀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其實不難發現,從低級需要向高級需要發展的過程,就是培養潛在消費者成為品牌忠誠者的過程。作為一個個體,消費者是不斷成長的,也是不斷變化的。因此,就需要商家在不斷成長的消費者中找到變化點,并把這些變化點作為轉換點,有力地抓住消費者的心理,逐漸將消費者培養成自己品牌的忠誠者。
在這個過程中,產品的更新固然是重點,但是,產品的革新、換代和賣點要怎么體現,最直接的就是通過廣告。而廣而告之的過程,就是培養客戶的過程。
以寶潔公司為例,單單在洗發水上就推出了不同的品牌。如“海飛絲”的個性在于能使頭發去頭屑;“潘婷”的個性在于對頭發的營養保健,而“飄柔”的個性則是使頭發光滑柔順一“沙宣”則定位于調節水分與營養;“潤妍”定位于能使頭發更黑、更有生命力。這幾個品牌的出現,可謂是將消費者一網打盡。
但是,像寶潔這種大公司,財力、人力和物力是小公司所無法比擬的,那么,中小企業在市場上應該怎么生存?其實很簡單,發掘客戶的需要,并在壯大客戶隊伍的過程中自我成長!
更多文章收集分享盡在:北京廣告公司-http://www.www.lihonga.cn/share
上一篇:鰷魚效應:意見領袖帶領下的盲從 下一篇:廣告的阿倫森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