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廣告中,越來越多的產品選擇打情感牌。
情感廣告在廣告中融人親情、愛情、友情等情感元素,不僅賦予了商品生命力和人性化的特點,而且容易激起消費者的情感共鳴,從而誘發消費者對商品出現購買動機。
情感因素運用最多的典型代表是公益廣告。
辛苦了一天的媽媽在給孩子講故事,耳邊垂著細發,接著她放下書安慰了孩子幾句,又去給家里的母親洗腳,老人心疼地看著她。這時候,孩子從門縫里看到了這一幕。
媽媽推開門,風鈴叮叮地響著,卻看不到孩子,一回頭,只見兒子搖搖晃晃地端著一盆水走過來,脆生生地喊:“媽媽,洗腳,我也給你講小鴨子的故事。”
在媽媽欣慰的眼神里,廣告語自然流露:其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情感是任何東西都無法代替,也無法與之相比的,因此廣告在實際操作中,運用了越來越多的情感元素,親情、愛情、友情莫不如是。
“優樂美”的一句“把你捧在手心”,成就了一個甜蜜溫馨的產品形象;“關愛牙齒更關心你”,使“益達”口香糖有了風雨同舟的愛情背景;而一個個甜美瞬間,則讓眾相機品牌有了傳承的情感…太多的廣告設計在使用情感因素上已得心應手。
除了甜美的情感,一些憂傷的情感也可以成為廣告的媒介。
媽媽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F下崗了,每日為工作四處奔波,女兒心疼媽媽的辛勞,決定為媽媽做點什么。大大的洗衣盆前,孩子的小手用力搓洗著,伴隨著那句童音“媽媽說,‘雕牌’洗衣粉只要一點點就能洗好多好多的衣服,可省錢了!”許多消費者的心弦被撥動了。
當房門被輕輕地打開,沒有找到工作的媽媽看到睡著的女兒留下的字條“媽媽,我能幫你干活了”,不禁潸然淚下。
這則廣告看到這里,不知多少觀眾感嘆的淚花里閃耀出對生活的期望,而這也是廣告所要達到的品牌訴求:節約且充滿希望和驚喜。
從上面的廣告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運用情感反應模式作為廣告的表現形式時,應該注意對情感尺度的把控,不能過度煽情,否則只會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遠。廣告中的情感要點到為止,須知響鼓不用重槌,情感的表現不能太過夸張,有時一個含蓄的眼神就能說明一切。
除了上述案例中提到的情感,運用愛國情感和民族情感也是許多廣告的拿手好戲。但是,對于這種廣告,一定要注意在表現對祖國的強烈情感時,不能有任何侮辱、挑釁等情緒出現。好的愛國訴求能激發消費者火熱的情感,而一旦過了頭就只會適得其反。
青島啤酒在打算開拓港、澳及東南亞市場時,廣告打出的就是愛國牌,針對這些地區華僑華裔非常多的特點,廣告語用了一句民間的俗語:美不美,家鄉水。這種點到為止的廣告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為只要看到這句廣告語,就會讓這類消費者涌起思鄉之情,進而想起另一句俗語:親不親,家鄉人。
更多文章收集分享盡在:
-
http://www.www.lihonga.cn/share
上一篇:廣告須注重目標受眾! 下一篇:好廣告能讓消費者沖動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