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國隊缺席了世界杯,但是中國制造卻沒有出席,從專供此次世界杯的足球、南非球迷專用喇叭嗚嗚祖拉、手機鏈、鑰匙扣、國旗、熒光棒、帽子、墨鏡、望遠鏡等,中國元素無處不在。但是,這些“中國制造”絕大多數無法讓人“驕傲”。一種響徹全球的喇叭嗚嗚祖啦90%產自中國,南非賽場零售價比出廠價翻了30倍,而工廠利潤卻不足5%,不僅僅是嗚嗚祖啦,在整個南非世界杯賽場內外,無處不在閃耀著“中國制造”的身影,世界杯有多少球迷用品是中國制造,巨額利潤都被誰賺走了?世界杯結束后的中國制造將往何處走?
“中國制造”量大利薄
商務部提供的數據表明,目前,我國各類進出口企業中擁有自主商標的不到20%,全國自主品牌出口占出口總量不足10%。以紡織業為例,我國是紡織品出口大國,但50%的服裝為來料加工,30%以上由進口商提供商標、款式、紙樣,進行來圖來樣加工,自主品牌只占10%左右。
根據商務部的分析數字,我國平均出口一件襯衣能賺0.3美元,出口八億件襯衣的利潤才能買一架空客A380飛機。而在2005年度 “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我國僅海爾、聯想、CC TV和長虹四個品牌入選,2006年度雖上升到六席,但仍僅占排行榜的1.2%,遠低于美國擁有的 245席。
由此看出,中國雖然是世界制造業大國,但國內品牌培育仍處于起步階段,自主品牌少,出口利潤低,在國際市場上處于不利地位,與國際品牌相比,中國制造業存在巨大差距。以NIKE為例,在國際體育用品營銷市場上,耐克(NIKE)一直深受各國青年人追捧。但事實上,NIKE從未自己生產過一件產品,他們經營的是品牌理念。
盡管中國本土品牌經營發展較快,但與世界著名品牌相比,還有非常大的差距,我們發現目前中國品牌現狀存在的一些問題:
品牌建設憂患:
1、目前,中國沒有成熟的品牌理念,品牌培育處于起步階段,與發達國家成熟的品牌培育體系存在較大差距。
2、知名企業少。一方面我國應該繼續扶持這些大型企業集團成為世界馳名品牌,另一方面應當積極培育民營企業的自主品牌。世界馳名品牌集中在消費品領域,中國基本集中在資源類企業、國有銀行、電信等部門。消費領域和汽車行業應該有很大的培育自主品牌的空間。
3、品牌的重要作用沒有顯現。如果據聯合國工業計劃署統計,全球共有8.5萬個品牌,其中著名品牌所占比例雖然不到3%,卻擁有世界40%以上的市場份額,名牌產品的銷售額占了全球銷售額的50%。據測算,目前美國品牌所創造的價值占GDP的比重達60%,而在中國卻不足20%。有專家分析,雖然中國已是世界第三大貿易國,有近200種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但大多數在替外國品牌做“貼牌”生產。
品牌建設缺陷:
中國是制造大國,卻是品牌小國,這是不爭的事實。從長期來看,我國仍處在品牌培育的初級階段,借鑒品牌強國的經驗,以政府為中心開始推動的品牌培育任務依然非常艱巨。
一、部分地方政府急功近利,對于企業做大做強品牌危害不小。品牌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文化、技術、管理、營銷等要素的綜合反映。一個好的品牌是企業經過千錘百煉鍛造出來的,是消費者對產品的認識、使用、再認識的反復過程。企業打造品牌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急功近利、三年五載是搞不好品牌的。
二、由于部分地方政府急于打造品牌,追求政績,過多地以政府行為干預企業生產,造成企業在政府和市場的雙重壓力下“砸牌”。江西某知名白酒生產企業,上世紀80年代時產銷兩旺,名噪一時。但是,由于政府部門的干預,企業盲目擴廠,生產車間甚至建到了鄉里、村里,使一個好端端的酒類品牌很快遭遇市場無情的“冰封”,企業一度陷入困境。這種例子在中國企業界屢見不鮮。
三、政府各相關職能部門協調不力,導致品牌保護不力,假冒品牌多,打假難度大,制約著企業品牌進一步做大做強。
品牌建設涉及政府各個部門,需要相關職能部門協調統一。商務部門牽頭搞品牌,要是工商部門、稅務部門、藥監部門不配合,再努力也是白搭。但目前地方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在這方面的配合顯然是不夠的。
四、中國消費者品牌意識普遍比較薄弱。中國消費者品牌化消費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但消費者尚未形成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消費標準和消費認知,民族品牌意識淡漠,崇拜洋品牌、輕視民族品牌的現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上一篇:logo的起源及其設計的重要性 下一篇:2012-創業者的10條建議